涟源农商银行:金融活水润文旅 精准滴灌促振兴 ——涟源农商银行支持文旅发展的实践与启示

点击数: 时间:2025-07-11 作者:殷菀亭 周文琪 来源:涟源农商银行

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,湖南农信系统始终坚守“支农支小”定位,积极探索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。涟源农商银行古塘支行授信280万“批发零售贷”,精准支持湖南车田天麓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,为乡村文旅产业注入金融动能。  

乡村振兴呼唤金融创新

涟源市,古塘乡位于涟源市西部,属典型的湘中丘陵地带,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。长期以来,当地以传统农业为主,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限。2022年,湖南车田天麓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破石村成立,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,建设丛林越野基地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项目,成为涟源市重点扶持的乡村文旅企业。  

而,文旅产业前期投入大、回报周期长,企业面临融资难、运营难双重困境,即流动资金不足,难以支撑项目扩建;客源季节性波动,现金流不稳定,影响持续投入能力。针对这些问题,涟源农商银行古塘支行主动对接,创新金融支持模式,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。  

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

深入调研,把准需求脉搏。自企业开户起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通过账户流水、二维码收款数据动态监测经营状况;  客户经理每月至少驻点调研一次,跟踪项目进展、用工情况及发展规划,精准识别企业280万元资金缺口,突破传统抵押贷款限制。  

创新产品,定制金融方案精准制定授信额度,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核定280万元授信额度;灵活担保方式,采用“信用+股东连带担保”模式,创新推出批发零售贷,并将未来门票收入纳入还款来源评估;让利普惠,降低融资成本,执行利率较普通经营性贷款低1个百分点。  

严控风险筑牢安全底线多维评估,综合分析企业资产负债、股东个人信用及家庭收支情况;多方联动,引入乡政府推荐函、青年企业家协会信用背书,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;动态监控,实施贷款受托支付,要求企业将项目收入归集至专用账户,确保资金闭环运行。  

延伸服务,赋能长效发展开展异业联盟,通过本行微信公众号宣传公司文旅项目,累计引流游客超5000人次;组织技能培训,协助企业开展“乡村旅游服务”培训,提升员工服务水平;深度产业融合,支持企业打造“旅游+体育+乡村振兴”综合体,建设儿童乐园、野外营地等新业态。  

多方共赢激活乡村经济

在涟源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灌溉下,公司新增就业岗位16个(其中脱贫户12人),人均年增收3.6万元,有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;破石村集体年分红增加8万元,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特色产业,有效助力村集体增收增产;古塘沉淀对公存款126万元,二维码收款手续费收入增长228%,有效助力资产结构提质增效;古塘支行获评“2024年度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单位”,持续擦亮“百姓银行”金字招牌。

综合服务形成长效机制

产业振兴需做到“三个转变”。从“被动等客”到“主动掘客”,通过常态化走访发现客户潜在需求;从“标准化产品”到“定制化方案”,灵活运用担保方式,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;从“单一信贷”到“综合服务”,整合文旅、自媒体推广等非金融赋能手段。 

风险防控需把握“三个关键”。重视企业日常交易数据的归集分析,积累模型数据;构建“银行+政府+企业”的信用共同体,形成多方共治体系;嵌入企业经营场景实施资金监管场景,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。

可持续发展需建立“三个协同”。推动文旅与农业、体育等多元业态融合,形成产业协同;建立企业、村集体、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,达成利益协同;争取利率优惠、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,获得政策协同。  

涟源农商银行支持文旅发展的实践表明,金融机构只有深挖客户需求、创新金融产品、严控信贷风险、延伸金融服务,才能真正发挥金融活水的“滴灌”作用。未来,涟源农商银行将继续探索可复制的乡村金融服务模式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,真正实现“贷动产业、振兴乡村”的目标。

分享到: